新能源电池组怎么散热的
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散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外部散热
使用导热材料:在电池外壳上使用铝及其合金(如6061、6063、铝镁合金等)或铜等高效热导材料,通过增加表面积促进热气流动,实现散热。
散热板设计:散热板设计有空心的沟槽,以减轻重量、增大表面积并促进热气流动。
散热风扇:在电池包一端安装散热风扇,另一端留出通风孔,利用空气流动带走热量。
内部散热
液冷系统:通过在电池包中安装金属散热管道或冷却液管道,利用冷却液循环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。这种方式通常包括水冷板,冷却液在板内流动,带走热量,并通过冷却液的比热容吸收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,保持电池包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工作。
相变材料冷却:利用相变材料在吸收大量热量后熔化,从而储存热量,并在需要时释放,以降低电池温度。
热管冷却:利用热管的高导热性能,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部散热器,实现高效散热。
自然对流散热
利用空气流动:在电池组与空气接触良好的情况下,通过车辆行驶产生的自然对流散热,适用于空间大且与空气接触良好的电池组。
冷媒直冷
空调系统冷却:利用车用空调系统直接给电池降温,通过蒸发器(电池冷却板)间接向大气中排热。这种方式散热效率较高,但内部压力较高,对技术要求较高。
综合散热系统
导热硅胶片: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保护板和MOS管组合件之间安装导热材料,将热量传导到上下壳体进行散热。导热硅胶片具有良好的高回弹韧性和绝缘性能,能够避免电芯之间的震动摩擦破坏和短路隐患。
建议
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:根据电池组的尺寸、重量、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,选择最合适的散热方式。例如,对于空间较大的电池组,自然对流散热和液冷系统可能是较好的选择;而对于需要极高散热效率且对内部压力要求不高的场合,可以采用冷媒直冷。
优化散热结构设计:合理设计散热板、散热风扇和通风孔的结构,以提高散热效率并减轻电池组的重量。
使用高效导热材料:选择具有高热传导性能且成本合理的材料,如铝及其合金,以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。
综合考虑安全性:在设计散热系统时,要充分考虑电池组的安全性,确保散热系统不会对电池组造成损害,并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。